如何为汉武帝强国富民 第104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先前长公主让我们邀请的人已然在月阁等候多时。”瑟夫人立刻亮出底牌,刘挽是不是应该先去看看?
  “墨家邀请的诸子也已经在院前等候。”凌杞虽然被瑟夫人抢先了一步,她也不急,情况说明了就行。
  刘挽!!!
  她是想让他们两家都多使劲,把能请的人都请过来不错,可是要这么杠上吗?她不在长安的日子里到底是出什么事?
  这个问题暂时无人能为她解答,谁让刘挽手里没有真正自己的人,想知道情况得别人说。
  刘挽一时没有回应,两人都齐齐唤一声长公主。
  “两位,老规矩,请诸位一道入上林苑共议如何?”刘挽就算没有料到如此场面,不代表她不知道怎么解决。先往哪边去都不太行,好说,她不选,请他们共聚一处可还行?
  虽然大家都清楚,刘挽不是他们想为难就能为难得了的,刘挽这样安排的结果,也属于在他们的预料之中,但既然碰上了,没能分出胜负,两人对视一眼,刘挽全然能闻得到她们身上那火/药味!
  你们闹归闹啊,别在她面前打,她会当作看不见的。
  刘挽默默在心里补了一句,末了请朝她们两位作了一个请的意思。
  “长公主请。”两人再一次默契十足的开口,刘挽冲她们一笑,她走,先走。
  刘挽完全没有打算谦让的策马而行,跟在刘挽身后的鹿竹在路过凌杞的时候不意外被凌杞一眼扫过,那眼神是什么意思,别人不清楚鹿竹能不清楚。
  鹿竹缩了缩脖子,为自己的无用而羞愧。都怪她坏了墨家的大事。她想将功补过都没机会。
  刘挽照旧在上林苑内招呼人,等见着双方带来的百十号人时,刘挽在心里默默的比了个胜利的手势。
  “诸位远道而来,辛苦了。”刘挽同一干人打招呼作一揖,底下的人,墨家和阴阳家的人都还以一礼,余下众人对视一眼,想着不可失礼,也作一揖。
  “方才我出宫前父皇让我准备举荐于他的名单。先前同墨家、阴阳家诸子中谈过,有心出仕的诸位,其志不变?”旁人的冷漠刘挽看在眼里,不过没有关系,日久见人心。
  刘挽这一开场白也是让人震惊的。不过墨家的人也好,阴阳家的人也罢,都激动了。
  有心出仕是为做官,刘挽竟然得了刘彻的准话,可以为他们举荐吗?
  “此志不变。”人群中一个看起来仙风道骨,可那眼中却透着精明的男人立刻大声回应。
  墨家,他们谁不想扬墨家之思想,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先看看这世间,官场,有多少他们墨家人的位置?
  连在朝堂上站立的资格都没有,说让墨家发扬光大,那不是笑话吗?
  “请长公主荐之。”什么话都不用说,请刘挽举荐吧,他们盼着能借刘挽的力,出现在刘彻的面前,近距离的成为皇帝的左膀右臂。
  一叠叠的请长公主荐之的话响起,刚来的其他各家的人都一愣,那么多人的吗?
  “诸位,上面的位置就那么多,你们是知道的。我先前告诉过各位,我能为诸位谋,但诸位如果没有本事,就算我举荐上去,你们也出不了头。是以,诸位不如写下一篇文章吧,把你们对大汉的了解,认为大汉存在的问题,连同解决的办法都写出来,我代诸位呈于君前,这就算是你们给我父皇留下的第一印象。如何?”
  第157章 一盘大棋
  咦?但闻刘挽的要求, 一群激动终于可以出头的人一愣,可随后一想又觉得好啊。
  “三日。我父皇给我的时间是三日,三日后父皇会召见诸位,诸位就在明日前将各自的文章交到我手里如何?”刘挽将时间道来, 末了又补上一句道:“其余各家若有意出仕者, 亦可写下文章, 由我代呈。”
  刚来对刘挽未必有几分信任的人, 闻刘挽所言不由自主对视一眼。
  要说他们不心动才怪。
  “先前大汉皇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如今又取我们各家之士, 岂不自相矛盾?”有些问题必是有人指出来的。刘彻那样一个帝王, 他都下令罢黜百家了, 自然是让各家都在心里对刘挽所言打了一个问号。
  “为帝王者任人唯才,怎么能说是自相矛盾?诸子百家各有所长,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取的不过是思想。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也不算纯属于儒家的思想对吧。况且,说句不好听的话,各家学说其实就是说给统治者们听的。谁在上面统治,用的哪家的学说,也就以之为尊。诸位从前想让各家学说为各国所采纳, 如今却不思为朝廷所用了?”刘挽能相信他们突然变了, 不再想要影响上位者, 不想将他们的思想发扬光大。
  “能为君王所用, 才有机会改变。否则诸位是打算让你们各家的学说泯灭世间?而且, 想必诸位都听墨家和阴阳家的人说过,为朝廷所用,无论朝廷用不用你们的思想,至少可以让你们的思想都能留存后世,让世间知道,有你们的存在。”刘挽提醒他们,别管最后他们的思想能不能为刘彻所用,至少她可以保证让他们的思想传承下去,就凭这一点,他们都不会舍得掉头就走。
  这种时候,安夫人出面道:“诸位也不必再试探,长公主是个痛快人。诸位如果犹豫不决,错过机会,下一次就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了。”
  像他们这些无根无基的人,名声不显,能力也算不得有多出众,想想看他们要在大汉出头立足何其的难。
  但凡要不是难,至于一个个都几乎消声匿迹了吗?
  既然已然认清了现实,最好他们也都乖乖的听话,莫想着用什么样的方式在刘挽这儿压刘挽。
  若是他们认为拿拿架子可以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参考一下墨家吧。
  安夫人坐在轮椅上,扫视过众人道:“我请来的人,诸位也都知道我的意思。我愿意为大汉所用,一展我阴阳家之长,方不负我们先人传承。否则若是我们连传承都断了,才是对不起我们的先祖。”
  师承之门,是想要他们把学所知传承下去,不会因为他们的逝去,最终他们的学派也全无痕迹。安夫人早年那样迅速的为刘彻网罗来,一则是因为朝堂之上本来就有他们的人,不过是因为地位太低,没能引起刘彻的注意,而今不一样了。他们的本事已然引起刘彻的重视,这就是一个好的开始。
  “愿一试。”随着安夫人的话落下,有人弯下腰与刘挽作一揖,大好的机会,没有人舍得错过,不妨一试!
  “欢迎。”刘挽对所有有本事的人都表示欢迎,“诸位都不必急,这上林苑我会为诸位另择一处安顿,这里诸位想留即留,想走即走,绝不强求。”
  是的,待客之道便是如此,相当的重要。
  刘挽从来不愿意勉强于任何人,以后也不会去为难于人。
  “还得烦劳墨家钜子和安夫人先将诸位安置妥当,有需要我配合的,我回来了,诸位只管提。”末了刘挽也得将这件事托付于帮她招来那么多人的两位首领。
  安夫人和墨家钜子都颔首表示愿意助之。
  “那就请诸位先回去休息,我的态度如此,诸位要是想跟我单独聊聊的,我们可以单单来聊。”刘挽今天和他们碰面,无非是要让他们知道,她是什么样的一种态度,接下来应该怎么样的碰面,如何达到各自的目的,可以一个个慢慢聊。
  “请。”刘挽都表完态了,有心的人必会留下,无心的人想走就走吧。
  不过,其他人都走了,墨家钜子和安夫人又不约而同的留下了。
  “农家的人已经来到,只是不知公主要如何安顿他们。”安夫人又是第一个抢话说的。
  “他们有何要求?”一听农家,刘挽眼睛已然发亮,民以食为天,百姓们最最要紧的莫过于能够吃饱饭。可如今的大汉朝敢说他们的百姓都吃饱了吗?
  并没有。
  甚至若是碰上天灾,不知有多少人游离失所,卖儿卖女。
  安夫人一眼扫过刘挽道:“百亩良田,百亩荒地。”
  这个要求在刘挽听来不算什么,可安夫人显得有些为难的表情,刘挽问:“还有别的?”
  “须在上林苑处。”安夫人知晓刘挽敏锐,果然。
  刘挽转过头看了过去,安夫人解释道:“上林苑处适合农耕。”
  其余的话就用不着安夫人细说了。
  自刘邦登基之后,上林苑这一片肥沃之处尽都叫人圈了起来。想当年萧何下令百姓耕种,为此惹得刘邦将人下了狱。虽说那是因为刘邦忌惮萧何,可这放耕于百姓一事,也算是一个罪名。
  自那以后,谁都知道这一片土地肥沃,适合耕种,可是却没有人再敢跟皇帝提出。到了刘彻这儿,那是直接更是圈了更多的地儿。如此一番操作,自然引得不少人有异议。
  刘挽点点头道:“这是在试我有没有为民之心,亦或者想看我父皇有没有心存百姓。”
  这样的一个话题无论是安夫人亦或者是旁边的墨家钜子都不敢接。
  “我劝过,但......”安夫人清楚其中的道理,故而也是出言劝过,无奈劝不住。
  刘挽道:“此事我来安排。”
  事儿确实是挺难的,要是一个闹不好是要弄巧成拙。但农家的人看着一片片肥沃的地被皇家所圈,空着放着,就是不让人耕种,心里可不就攒了火了。
  安夫人把这桩最大的事解决完,留着给墨家的人开口。
  墨家钜子道:“长公主知道扁鹊吗?”
  刘挽一听精神马上来了,“自然。我记得扁鹊自成一派,他们原本多是女子,个个都精通医术。怎么,他们也来了吗?”
  “只是他们都是医者,于朝堂无益。”墨家钜子低下头显得有些不确定的开口。
  “此言差矣,医者父母心,世间最不可少的正是他们这样的医者。”刘挽求的正是那医术高明的人,一听扁鹊一族的医家来了,喜上眉梢。
  墨家钜子道:“他们愿意为朝廷所用的前提是希望朝廷能收集天下草药及方子编辑成书。”
  “此事不必我父皇开口,我助他们。他们想印多少本就印多少本,如此惠及万民的善事,岂有不为的道理。”刘挽惊喜无比,医书啊,各种各样的草药及药方编辑成书,这对世人是多么大的福祉。
  “问问他们愿不愿意开堂教书,教会更多的人医术,让他们能够凭借一方而得以救命。”刘挽想的必须是更多好吧。
  中医何其博大精深,可以说中医是华夏的瑰宝,如果她能助中医更蓬勃的发展下去,让更多的人们受益,她也算是造福于百姓。
  “对了,安容处他们知道吗?”刘挽明显很兴奋,巴不得医家能够立刻出现,具体要如何安排,她都有章程了。
  墨家钜子也好,安夫人也罢,都被刘挽那飞转的脑子给惊得不轻。怎么觉得他们才刚把各家说出来,他们的本事为刘挽所知,刘挽就已然想好怎么将他们的长处发挥到极致了?
  刘挽问完之后等着回答,墨家钜子心里犯嘀咕,一时没听见,刘挽只好再问一句,墨家钜子道:“知晓的。他们都称赞长公主大义。”
  “我想让他们第一个教的正是这些老弱妇孺。不仅是他们,各家各派,他们如果愿意为师,教这些人以一技之长,让他们以后能够在世间立足,其功甚伟。”刘挽想的可不仅仅是医家而已,各家凡是不介意教人本事,让人能够活下去的人,她都想让他们去。
  这一回,两个不能相容的人不禁对视一眼,都从彼此的眼中看到震惊。他们总觉得刘挽在下一盘大棋,一盘大得他们不敢想像的大棋。
  直到现在看来,刘挽处处为百姓着想,她想让诸子百家都可以传承下去,同样,她也想要借助他们的能力让普通的百姓都能过得更好。
  是的,普通的百姓,而不是那些已然高高在上,享尽荣华的人们。
  虽然刘挽是在不遗余力的掏空他们的钱,但刘挽在挣完钱之后,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初衷。凌杞是制衣的人,刘挽让她不断的提升丝绸的工艺,同样也让凌杞研究出最耐穿,最耐寒的布料,而且几乎是以成本的价格出售。
  刘挽对这些布料的要求是能穿个十年二十年不烂。
  做丝绸布料生意的人,谁会希望别人的衣服穿不烂呢?可是刘挽就是这样要求的。
  【作者有话说】
  我在努力把地雷的加更完,还有哦!记得帮我捉虫~么么
  第158章 相争相斗
  墨家的人对刘挽的信服和敬佩, 是从一开始的不得不跟刘挽合作,慢慢的,他们震惊于刘挽的聪慧,后来又惊讶于刘挽当初以百姓为由说动他们并非刘挽的借口, 她在实打实的推行, 一步一步将她曾经跟他们说过的话落实到位。
  布料, 铁具, 盐等等等,这些和民生息息相关的事, 别人或许尚未注意到, 墨家的人亲眼看着刘挽如何一步步的推行的。
  他们知道, 旁人或许只是在想利用他们达到目的, 说一些他们喜欢听,愿意听的话,让他们可以为他们所用。
  独独刘挽,她纵然年幼, 她是真真切切的将普通的穷苦百姓放在心上, 在拼尽她所能的让百姓们的日子过得更好。
  这也是为何他们从一开始的抗拒,到如今都愿意为刘挽邀请各家的人前来助之一臂之力。
  说句不好听的话,他们冲的从来不是大汉朝廷,而是刘挽这个人。
  无论在刘挽身后真正做主的是谁,如果没有刘挽的大力推行,朝廷出面, 很多事其实根本就没有办法展开。
  “长公主放心, 他们都会愿意的。”安夫人沉着的回答, 又被抢先一步的墨家钜子一眼扫过她, 继续提及另一件事道:“各家的首领, 长公主或许该分别见一见。”
  对的,虽然可能每一个都有他们的想法,刘挽见见他们各家的首领也是为了了解一下他们都有何的诉求,也好对症下药,更有效的达成共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