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汉武帝强国富民 第141节
刘挽到的时候人都已经退去了,就剩一个卫青在。
“你舅舅说你让人弄出来的酒烧得起来。”一看刘挽进来,刘彻也不绕弯子,刘挽一眼看向卫青,自家舅舅可以啊,给他试试的酒他倒是用到别的地方上了。
“是。不仅如此,关键时候能够救命。漠南之地,昼夜温差大,酒可以救命。我已经让人特意研究出一些不适合喝,可以用来治伤的药酒。”刘挽作为一个没有吃过猪肉却见过猪跑的人,必须得把刘彻没有想到的细节都备上了。
“我已经让人为三军将士赶制药包,里面不仅有止血化脓的药,若是偶感风寒也可以应一应急,关键时候也许能救救命。不过,人数有限,做出来不够多。”刘挽说不得闲那真就没闲过,天知道她手底下有多少事,反正刘彻自问都数不清的。
“药包?”这个词恕刘彻和卫青都是第一次听说,尤其在听到药竟然还有能救命,那怎么能不让他们心动不矣。
战场之上,生死全都一瞬间不假,伤重救治不及时丧命的将士也不在少数,如果有足够的药,方便人包扎的药,对整个军队都是幸事。
刘挽想了想从怀里掏出了好几样,“伤药,绷带,还有酒精。我没带的就是治伤寒的药而已。我特意让人制成药丸,就为了方便携带。医家的人很是了不起。”
比起刘挽觉得医家了不起,卫青更觉得刘挽了不起。
要不是当着刘彻的面,他定要问上刘挽一句,她的脑子到底是怎么长,怎么能想出这样周全的法子来?上战场的人,早有了拼死一搏的心理准备,但是,没有人会不想活下来。活着,他们就可以安享晚年,可以享尽天伦之乐。
只是,军中是配了军医不假,却不代表那些军医能在迅速救回诸多将士的性命。
况且,军中将士何尝不稀缺。
刘挽道:“舅舅何时出发?”
卫青赶紧道:“陛下有令,明日大军开拨。”
毕竟匈奴兴兵前来,他们要是不去,怕是匈奴得以为他们怕了。
“父皇,能否给多一天的时间,我让人前往军中教授他们如何使用药包。”刘挽将目光落在刘彻身上,事情的决定权在刘彻的手里,有事肯定得寻他的。
刘彻道:“连夜让人去教。”
!!!对的,现在天也不晚,确实是可以。
“药包是你让医家的人做的?你刚刚说人手不够?怎么?安容处的人不够?亦或者长安的人手不够?朕让京兆府配合你,一定要尽所能的供应军中将士每人手中都有一个药包。”刘彻也是爱惜将士性命的皇帝,大汉的军队,死一个人就少一个。
如果能够减少伤亡,自然是一桩好事。
“是。那我跟舅舅出宫安排教授药包的事?”刘挽一听就知道刘彻同意了,既然刘彻不想改变明日大军开拨的日期,那就连夜安排好了。
“所有的酒都给你舅舅带上。”这才是刘彻把刘挽叫过来的原因。
刘挽立刻应下。
“尽可能多生产,大汉缺。”刘彻想了想又叮嘱一句,刘挽补上一句道:“更缺粮。”
刘挽不是不想大面积的生产这些酒,粮食稀缺,哪怕刘挽让墨家研制出来尽可能的用比较少的粮食酿出上好的酒,也依然得用到粮食。
不是刘挽想扎刘彻的心,而是情急之下的刘彻未必不会想偏了。
“对,是朕想岔。让农家的人想想办法提高产量,他们只要做到这一点,朕一定给他们农家每一个人封爵,至少是个子爵。”刘彻也算是尝到奖励制度的好处,看看墨家的人,他们多能干,在刘挽一次又一次的为他们请封后,如今研究出来的东西多么让刘彻心动。
刘挽幽深的道:“父皇未免小气了些。粮食增产,得利的是整个大汉。”
“权利地位要给,也要适量。给得多了,接下来如何激励。你啊,总怕别人吃亏,就没有想过你会是最吃亏的那一个?”刘彻无奈,一听刘挽的话就知道她是又想给人重赏了。但站在刘彻的角度上,他要赏人,却不会赏得太过,他要给自己留有余地,也要给他们上升的空间。
第213章 药包
额!刘挽汗颜, 她是想到了袁爷爷,那一个保障华夏人民饭碗的人啊,于华夏之功,世界之功, 那是无冕之王。立正如此卓越功勋的人, 却还有人对他出言不逊。
她见过太多的科研人员一生勤勤勤恳恳, 为国家付出, 为人民付出,终是比不上几个戏子。
那样的价值观刘挽是不认同的, 她希望能够尽她所能的给予这些辛苦的科研人员他们该得的尊重, 权势地位, 甚至是金钱。
他们不懂得要, 刘挽都想为他们争取到。因而却也忘记了,凡事不可过度。要是一下子赏得太高,将来还怎么激励人继续研究?
虽然,刘挽是相信他们必知百姓之苦, 也懂得他们辛苦研究出来是为了让百姓们能够吃饱。但有激励也更让人有动力, 两者并不冲突。
“你这般恨不得待人掏心掏肺,将来可如何是好。”刘彻看着刘挽的态度,他比谁都更能体会到刘挽那份真挚,也知道刘挽待一个人好的时候那是好得不计后果。若是遇上没良心的人,刘挽定是要吃大亏的。
刘挽小声的道:“我又不是对谁都掏心掏肺。”
她是觉得科研人员都太苦,尤其是在这样一个视奇技淫巧为耻的时代, 她想让各种各样有手艺的人可以得到他们应得的尊重, 也能得到支撑他们继续发展下去的动力, 如名, 如利。从而研究出更多能够利于家国天下的好东西。
“陛下。时候不早了。”卫青显然还是偏向刘挽的, 一看刘彻待要再训斥刘挽,他适时的出声提醒。
刘彻一看外面的天都黑了,赶紧道:“快随你舅舅出宫,若是晚了就跟你舅舅一道,等他明日出征后你再回宫。”
“是。”刘挽答应得干脆,她也不知道今天把事情办完得是什么时辰了,留宿宫外她也不是没有过,完全没有任何异议。
卫青且领着刘挽一道出宫,刘挽同卫青详细的道:“我给舅舅准备了一些东西,护身的铠甲,药包,武器,本以为舅舅得过些日子才会出征,没有想到匈奴如此不安分。”
言语中对匈奴的不满并未掩饰。
卫青叮嘱道:“你在长安万事小心。”
刘挽折腾出来的东西越稀奇越有用,越会触及更多人的利益,接下来他们会不会再做出要刘挽性命的事,谁也不敢保证。
“舅舅放心。”刘挽向卫青保证。
舅甥二人一道去的上林苑,刘挽请医家的人出面,麻烦他们走上一趟,匈奴进犯一事如今并未传开,如今从刘挽的嘴里得知。医家的一干人中有不少表示愿意作为军医随军出行。
卫青没有同意,“诸位能够留下为军中将士配药,也算帮军中将士。”
为医者,自有一颗慈悲之心,战场血腥,医术高明的人也不见得能在军中撑下来。
卫青对他们并不了解,并不敢轻易答应下任何事情。还是把人留下给刘挽用,将来要是他们执意要上战场,以后再说。
“有劳诸位随我前往军中为众将士讲解药包的使用。”卫青并未忘记此番来意,医家的心意他领下了,但还是拒绝。
医家的人有些失望,但一想又觉得也不错,刘挽手里相当的缺人,就制药,刘挽要求的成品药,他们费尽千辛万苦才制作出来,供应军中都远远不够。与其想他们往军中去救回多少抬回来的人,不如想想他们能不能多弄出更多救急的药,能救下战场上只要有药就可以保住他们性命的人。
卫青领人往军中去,末了又提醒刘挽,军中的药包要大部分先供应其他各部,剩下的小部分再给到他们。总之卫青就是提醒刘挽,有好东西先给到别人,再考虑他这个舅舅。
刘挽岂不知卫青是怕乱军心,也怕别人道刘挽偏心,一心只念着卫青这个舅舅。
让人制出药包的刘挽绝没有对军中将士厚此薄彼之意,既然没有,卫青更不能让刘挽落人口舌。同样的药包,卫青可以比别人少,绝对不能比别人多。
“那就等分。我不偏心舅舅,也不能因为您是我舅舅就让您的将士因为您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刘挽才不管卫青怎么想,药包她让人弄出来的,刘彻将决定权交给她,她决定平分药包,谁不服气只管寻她。
只不过,卫青和刘挽的一片好心,未必见得人人都会领受。且卫青仅是车骑将军,并非执掌三军的大将军。军中许多老将并不服于卫青,对很多人来说,卫青只是一个依靠姐姐裙带关系上位的人。
卫青能管好自己掌管的军队,直接可以领医家的人前去教授,其他的军中兵马,怕是得刘挽各领人走上一趟,否则恐无人会当一回事。
卫青从不小看刘挽,一番安排其中何意,刘挽还是明白的。
刘彻之所以让刘挽走一趟,其意也是如此。军中老将,他们并非都听得进诏令的。既然刘挽将来要往军中去,也好,让她看看军中都是怎么样的,若是能让刘挽退缩,绝了上战场的心,刘彻会很高兴。
“这种事情怎么能不算上我?”霍去病听着消息赶来,自知刘挽和卫青负责带人教军中将士使用药包,真让刘挽和卫青四处跑,怕是能跑个小半夜,他又不是不能帮忙。
“你倒是还知道来。”卫青自知凡事少不了霍去病,一见霍去病并不意外,反而怪他姗姗来迟。
霍去病心情并不好,“舅舅这回带我一起打匈奴?”
卫青连看都懒得看他一眼,只道:“我们兵分三路,一定要教会将士使用药包。”
丢下这话,卫青已然扬长而去,霍去病无奈的连唤了好几声舅舅,可惜卫青连头都不回。
同是天涯沦落人,刘挽同霍去病道:“表哥把她们带上,要是她们讲累了就让她们歇歇。”
医家之中倒不是没有男子,刘挽反而都挑了小姑娘让她们前去讲解,毕竟小姑娘细心一些。
刘挽自己带了两个,把两个给了霍去病。
霍去病颔首,显然心情不好。
刘挽早已习惯,不能出击匈奴的霍去病那是每每在被拒绝后都心情不好。
“忙完了陪我去求陛下。”霍去病出言申请,刘挽道:“再求父皇都不会答应。”
话虽如此,霍去病盯向刘挽,盯得刘挽不得不道:“好好好,我答应表哥,我陪你去求父皇。”
不努力怎么就能轻言放弃,求一定得求,刘挽必须得陪霍去病。
“一言为定。”霍去病得到这个答案高兴了,唤上两位小医女走,刘挽且道:“我往南去,你往东,舅舅在西营。”
“知道了。”霍去病骑在马上,冲刘挽挥挥手表示懂了。
兵分三路,应该不用忙得太久。
刘挽也不多想,自往军中去,没想到刚随军中的大将来到将士集合的地方,那将士在看到刘挽领着要来为他们讲解药包的是两位小姑娘那一刻,发出一阵嘲讽的声音。刘挽一眼扫过火把之下集集合的一众大汉将士。
“如今也是让我们长见识了,小姑娘都能进军营了。”底下更有副将说出这样的一句话。
刘挽这回直接看向一旁的老将,哦,大名鼎鼎的李广难封的那一位。
“李广将军?”刘挽唤着,李广被点了名,且道:“长公主,军中本就不是女子该来的地方。”
竟然并不觉得手下的副将说错了话,反而十分认同。
“所以,李广将军的意思是让我们走?”刘挽板起一张脸,打着所谓军中本就不是女子该来的地方的名头,真以为刘挽没有去过军营吗?
李广赶紧否认道:“自然不是。”
“看来李将军还算是知道我们为何而来。所以你没有告诉众将士吗?亦或者,你不相信朝廷,陛下为诸将士准备的药包确实有救急救命之能?”刘挽明明只是用着最平静的语气询问,李广却感受到一阵压迫,明明是久经战场的老将,却徒然生出一份惧意,他从刘挽的身上感受到刘彻的气息。
质疑朝廷,质疑刘彻,李广岂敢接过这样的话,赶紧解释道:“末将绝无此意。”
刘挽没有再开口,只是目不转睛的望向李广,李广岂不明白,刘挽在等他的反应,他既无意违背刘彻之诏,眼下当如何?
“都肃静。”李广转过头冲一群/交头接耳,对刘挽指指点点的将士们喝斥一声,本来都不当一回事的将士们听到李广的话,立刻闭上嘴,多一句都不敢说了。
刘挽扫过随她而来的两个医女,两人都是二三十岁的年纪,突然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两人都面露难色,见刘挽竟然敢怼回去,哪怕是朝廷的大将都被刘挽训老实了,她们心下也得以稍安。
“我为大家讲一讲此物。”两人对视一眼,谁都清楚她们奉命前来做的事极其重要,且是她们一直在努力的救死扶伤之事。
拿出一个布袋,也就巴掌般大,黑色的。底下的人一看那简陋的布袋,竟然有人扬声问:“姑娘,这是你们做给小情郎的荷包,上面怎么没绣东西?”
那刚刚鼓起勇气开口的女子被问得又羞又怒,偏底下还有人哄笑问:“瞧你说的,你莫不是看中这位姑娘了?若是,不如让她给你绣一个?你想在上面绣上啥?”
“就是。”底下的人你一言我一语的接过话,言语间的轻浮毫不掩饰,那医女气得浑身直发抖,下一刻,没有人看清怎么回事,第一个开口的人已经被人一脚踹倒在地,动手的人正是被无视到底的刘挽。
第214章 训斥
刘挽一个箭步上前, 于万千人中找准开口的那一个,甚至没给人反应的机会,她更是捉住倒在地上的那一位的衣领拖到跟前,同时转过头问:“方才出言不逊的人, 你们是自己出来还是我亲自上去把你们揪出来?”
没有人想到刘挽会动手, 更没有人能够想到刘挽能一踢一个准。
被刘挽揪着衣领的人拼命想要挣扎开刘挽的手, 没有想到他那手刚伸过来, 刘挽一个反手一捏,众人只听见咔嚓一声, 那小兵发出一阵惨叫声。
“你舅舅说你让人弄出来的酒烧得起来。”一看刘挽进来,刘彻也不绕弯子,刘挽一眼看向卫青,自家舅舅可以啊,给他试试的酒他倒是用到别的地方上了。
“是。不仅如此,关键时候能够救命。漠南之地,昼夜温差大,酒可以救命。我已经让人特意研究出一些不适合喝,可以用来治伤的药酒。”刘挽作为一个没有吃过猪肉却见过猪跑的人,必须得把刘彻没有想到的细节都备上了。
“我已经让人为三军将士赶制药包,里面不仅有止血化脓的药,若是偶感风寒也可以应一应急,关键时候也许能救救命。不过,人数有限,做出来不够多。”刘挽说不得闲那真就没闲过,天知道她手底下有多少事,反正刘彻自问都数不清的。
“药包?”这个词恕刘彻和卫青都是第一次听说,尤其在听到药竟然还有能救命,那怎么能不让他们心动不矣。
战场之上,生死全都一瞬间不假,伤重救治不及时丧命的将士也不在少数,如果有足够的药,方便人包扎的药,对整个军队都是幸事。
刘挽想了想从怀里掏出了好几样,“伤药,绷带,还有酒精。我没带的就是治伤寒的药而已。我特意让人制成药丸,就为了方便携带。医家的人很是了不起。”
比起刘挽觉得医家了不起,卫青更觉得刘挽了不起。
要不是当着刘彻的面,他定要问上刘挽一句,她的脑子到底是怎么长,怎么能想出这样周全的法子来?上战场的人,早有了拼死一搏的心理准备,但是,没有人会不想活下来。活着,他们就可以安享晚年,可以享尽天伦之乐。
只是,军中是配了军医不假,却不代表那些军医能在迅速救回诸多将士的性命。
况且,军中将士何尝不稀缺。
刘挽道:“舅舅何时出发?”
卫青赶紧道:“陛下有令,明日大军开拨。”
毕竟匈奴兴兵前来,他们要是不去,怕是匈奴得以为他们怕了。
“父皇,能否给多一天的时间,我让人前往军中教授他们如何使用药包。”刘挽将目光落在刘彻身上,事情的决定权在刘彻的手里,有事肯定得寻他的。
刘彻道:“连夜让人去教。”
!!!对的,现在天也不晚,确实是可以。
“药包是你让医家的人做的?你刚刚说人手不够?怎么?安容处的人不够?亦或者长安的人手不够?朕让京兆府配合你,一定要尽所能的供应军中将士每人手中都有一个药包。”刘彻也是爱惜将士性命的皇帝,大汉的军队,死一个人就少一个。
如果能够减少伤亡,自然是一桩好事。
“是。那我跟舅舅出宫安排教授药包的事?”刘挽一听就知道刘彻同意了,既然刘彻不想改变明日大军开拨的日期,那就连夜安排好了。
“所有的酒都给你舅舅带上。”这才是刘彻把刘挽叫过来的原因。
刘挽立刻应下。
“尽可能多生产,大汉缺。”刘彻想了想又叮嘱一句,刘挽补上一句道:“更缺粮。”
刘挽不是不想大面积的生产这些酒,粮食稀缺,哪怕刘挽让墨家研制出来尽可能的用比较少的粮食酿出上好的酒,也依然得用到粮食。
不是刘挽想扎刘彻的心,而是情急之下的刘彻未必不会想偏了。
“对,是朕想岔。让农家的人想想办法提高产量,他们只要做到这一点,朕一定给他们农家每一个人封爵,至少是个子爵。”刘彻也算是尝到奖励制度的好处,看看墨家的人,他们多能干,在刘挽一次又一次的为他们请封后,如今研究出来的东西多么让刘彻心动。
刘挽幽深的道:“父皇未免小气了些。粮食增产,得利的是整个大汉。”
“权利地位要给,也要适量。给得多了,接下来如何激励。你啊,总怕别人吃亏,就没有想过你会是最吃亏的那一个?”刘彻无奈,一听刘挽的话就知道她是又想给人重赏了。但站在刘彻的角度上,他要赏人,却不会赏得太过,他要给自己留有余地,也要给他们上升的空间。
第213章 药包
额!刘挽汗颜, 她是想到了袁爷爷,那一个保障华夏人民饭碗的人啊,于华夏之功,世界之功, 那是无冕之王。立正如此卓越功勋的人, 却还有人对他出言不逊。
她见过太多的科研人员一生勤勤勤恳恳, 为国家付出, 为人民付出,终是比不上几个戏子。
那样的价值观刘挽是不认同的, 她希望能够尽她所能的给予这些辛苦的科研人员他们该得的尊重, 权势地位, 甚至是金钱。
他们不懂得要, 刘挽都想为他们争取到。因而却也忘记了,凡事不可过度。要是一下子赏得太高,将来还怎么激励人继续研究?
虽然,刘挽是相信他们必知百姓之苦, 也懂得他们辛苦研究出来是为了让百姓们能够吃饱。但有激励也更让人有动力, 两者并不冲突。
“你这般恨不得待人掏心掏肺,将来可如何是好。”刘彻看着刘挽的态度,他比谁都更能体会到刘挽那份真挚,也知道刘挽待一个人好的时候那是好得不计后果。若是遇上没良心的人,刘挽定是要吃大亏的。
刘挽小声的道:“我又不是对谁都掏心掏肺。”
她是觉得科研人员都太苦,尤其是在这样一个视奇技淫巧为耻的时代, 她想让各种各样有手艺的人可以得到他们应得的尊重, 也能得到支撑他们继续发展下去的动力, 如名, 如利。从而研究出更多能够利于家国天下的好东西。
“陛下。时候不早了。”卫青显然还是偏向刘挽的, 一看刘彻待要再训斥刘挽,他适时的出声提醒。
刘彻一看外面的天都黑了,赶紧道:“快随你舅舅出宫,若是晚了就跟你舅舅一道,等他明日出征后你再回宫。”
“是。”刘挽答应得干脆,她也不知道今天把事情办完得是什么时辰了,留宿宫外她也不是没有过,完全没有任何异议。
卫青且领着刘挽一道出宫,刘挽同卫青详细的道:“我给舅舅准备了一些东西,护身的铠甲,药包,武器,本以为舅舅得过些日子才会出征,没有想到匈奴如此不安分。”
言语中对匈奴的不满并未掩饰。
卫青叮嘱道:“你在长安万事小心。”
刘挽折腾出来的东西越稀奇越有用,越会触及更多人的利益,接下来他们会不会再做出要刘挽性命的事,谁也不敢保证。
“舅舅放心。”刘挽向卫青保证。
舅甥二人一道去的上林苑,刘挽请医家的人出面,麻烦他们走上一趟,匈奴进犯一事如今并未传开,如今从刘挽的嘴里得知。医家的一干人中有不少表示愿意作为军医随军出行。
卫青没有同意,“诸位能够留下为军中将士配药,也算帮军中将士。”
为医者,自有一颗慈悲之心,战场血腥,医术高明的人也不见得能在军中撑下来。
卫青对他们并不了解,并不敢轻易答应下任何事情。还是把人留下给刘挽用,将来要是他们执意要上战场,以后再说。
“有劳诸位随我前往军中为众将士讲解药包的使用。”卫青并未忘记此番来意,医家的心意他领下了,但还是拒绝。
医家的人有些失望,但一想又觉得也不错,刘挽手里相当的缺人,就制药,刘挽要求的成品药,他们费尽千辛万苦才制作出来,供应军中都远远不够。与其想他们往军中去救回多少抬回来的人,不如想想他们能不能多弄出更多救急的药,能救下战场上只要有药就可以保住他们性命的人。
卫青领人往军中去,末了又提醒刘挽,军中的药包要大部分先供应其他各部,剩下的小部分再给到他们。总之卫青就是提醒刘挽,有好东西先给到别人,再考虑他这个舅舅。
刘挽岂不知卫青是怕乱军心,也怕别人道刘挽偏心,一心只念着卫青这个舅舅。
让人制出药包的刘挽绝没有对军中将士厚此薄彼之意,既然没有,卫青更不能让刘挽落人口舌。同样的药包,卫青可以比别人少,绝对不能比别人多。
“那就等分。我不偏心舅舅,也不能因为您是我舅舅就让您的将士因为您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刘挽才不管卫青怎么想,药包她让人弄出来的,刘彻将决定权交给她,她决定平分药包,谁不服气只管寻她。
只不过,卫青和刘挽的一片好心,未必见得人人都会领受。且卫青仅是车骑将军,并非执掌三军的大将军。军中许多老将并不服于卫青,对很多人来说,卫青只是一个依靠姐姐裙带关系上位的人。
卫青能管好自己掌管的军队,直接可以领医家的人前去教授,其他的军中兵马,怕是得刘挽各领人走上一趟,否则恐无人会当一回事。
卫青从不小看刘挽,一番安排其中何意,刘挽还是明白的。
刘彻之所以让刘挽走一趟,其意也是如此。军中老将,他们并非都听得进诏令的。既然刘挽将来要往军中去,也好,让她看看军中都是怎么样的,若是能让刘挽退缩,绝了上战场的心,刘彻会很高兴。
“这种事情怎么能不算上我?”霍去病听着消息赶来,自知刘挽和卫青负责带人教军中将士使用药包,真让刘挽和卫青四处跑,怕是能跑个小半夜,他又不是不能帮忙。
“你倒是还知道来。”卫青自知凡事少不了霍去病,一见霍去病并不意外,反而怪他姗姗来迟。
霍去病心情并不好,“舅舅这回带我一起打匈奴?”
卫青连看都懒得看他一眼,只道:“我们兵分三路,一定要教会将士使用药包。”
丢下这话,卫青已然扬长而去,霍去病无奈的连唤了好几声舅舅,可惜卫青连头都不回。
同是天涯沦落人,刘挽同霍去病道:“表哥把她们带上,要是她们讲累了就让她们歇歇。”
医家之中倒不是没有男子,刘挽反而都挑了小姑娘让她们前去讲解,毕竟小姑娘细心一些。
刘挽自己带了两个,把两个给了霍去病。
霍去病颔首,显然心情不好。
刘挽早已习惯,不能出击匈奴的霍去病那是每每在被拒绝后都心情不好。
“忙完了陪我去求陛下。”霍去病出言申请,刘挽道:“再求父皇都不会答应。”
话虽如此,霍去病盯向刘挽,盯得刘挽不得不道:“好好好,我答应表哥,我陪你去求父皇。”
不努力怎么就能轻言放弃,求一定得求,刘挽必须得陪霍去病。
“一言为定。”霍去病得到这个答案高兴了,唤上两位小医女走,刘挽且道:“我往南去,你往东,舅舅在西营。”
“知道了。”霍去病骑在马上,冲刘挽挥挥手表示懂了。
兵分三路,应该不用忙得太久。
刘挽也不多想,自往军中去,没想到刚随军中的大将来到将士集合的地方,那将士在看到刘挽领着要来为他们讲解药包的是两位小姑娘那一刻,发出一阵嘲讽的声音。刘挽一眼扫过火把之下集集合的一众大汉将士。
“如今也是让我们长见识了,小姑娘都能进军营了。”底下更有副将说出这样的一句话。
刘挽这回直接看向一旁的老将,哦,大名鼎鼎的李广难封的那一位。
“李广将军?”刘挽唤着,李广被点了名,且道:“长公主,军中本就不是女子该来的地方。”
竟然并不觉得手下的副将说错了话,反而十分认同。
“所以,李广将军的意思是让我们走?”刘挽板起一张脸,打着所谓军中本就不是女子该来的地方的名头,真以为刘挽没有去过军营吗?
李广赶紧否认道:“自然不是。”
“看来李将军还算是知道我们为何而来。所以你没有告诉众将士吗?亦或者,你不相信朝廷,陛下为诸将士准备的药包确实有救急救命之能?”刘挽明明只是用着最平静的语气询问,李广却感受到一阵压迫,明明是久经战场的老将,却徒然生出一份惧意,他从刘挽的身上感受到刘彻的气息。
质疑朝廷,质疑刘彻,李广岂敢接过这样的话,赶紧解释道:“末将绝无此意。”
刘挽没有再开口,只是目不转睛的望向李广,李广岂不明白,刘挽在等他的反应,他既无意违背刘彻之诏,眼下当如何?
“都肃静。”李广转过头冲一群/交头接耳,对刘挽指指点点的将士们喝斥一声,本来都不当一回事的将士们听到李广的话,立刻闭上嘴,多一句都不敢说了。
刘挽扫过随她而来的两个医女,两人都是二三十岁的年纪,突然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两人都面露难色,见刘挽竟然敢怼回去,哪怕是朝廷的大将都被刘挽训老实了,她们心下也得以稍安。
“我为大家讲一讲此物。”两人对视一眼,谁都清楚她们奉命前来做的事极其重要,且是她们一直在努力的救死扶伤之事。
拿出一个布袋,也就巴掌般大,黑色的。底下的人一看那简陋的布袋,竟然有人扬声问:“姑娘,这是你们做给小情郎的荷包,上面怎么没绣东西?”
那刚刚鼓起勇气开口的女子被问得又羞又怒,偏底下还有人哄笑问:“瞧你说的,你莫不是看中这位姑娘了?若是,不如让她给你绣一个?你想在上面绣上啥?”
“就是。”底下的人你一言我一语的接过话,言语间的轻浮毫不掩饰,那医女气得浑身直发抖,下一刻,没有人看清怎么回事,第一个开口的人已经被人一脚踹倒在地,动手的人正是被无视到底的刘挽。
第214章 训斥
刘挽一个箭步上前, 于万千人中找准开口的那一个,甚至没给人反应的机会,她更是捉住倒在地上的那一位的衣领拖到跟前,同时转过头问:“方才出言不逊的人, 你们是自己出来还是我亲自上去把你们揪出来?”
没有人想到刘挽会动手, 更没有人能够想到刘挽能一踢一个准。
被刘挽揪着衣领的人拼命想要挣扎开刘挽的手, 没有想到他那手刚伸过来, 刘挽一个反手一捏,众人只听见咔嚓一声, 那小兵发出一阵惨叫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