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汉武帝强国富民 第187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等匈奴的进击停止了,刘挽可算想起到底她忘什么了。霍去病啊!
  自家表哥不会偷偷跑城墙上去了吧?
  跑是不曾,刘挽准备派人去寻霍去病时,霍去病从一旁冒出来,身上沾了不少灰尘,同刘挽道:“匈奴兵马强悍果然名不虚传。”
  “你上城墙了?”刘挽立刻追问,霍去病赶紧解释道:“不曾,我在后边的楼台上看到的。”
  霍去病指了一处高楼,为了看清匈奴的情况,霍去病也是费了一番心血的。
  刘挽默默不作声,霍去病道:“我总觉得那处高楼专门是为远观我军与匈奴交战而建的。”
  第284章 大将军
  霍去病说着望向刘挽, 等着刘挽说道说道。
  刘挽道:“有句话说得好,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我要不是早有准备,表哥定要往前去。要是传到我父皇的耳朵里, 表哥得立刻回长安了吧!”
  霍去病赞许道:“干得漂亮。”
  刘挽道:“匈奴接二连三进犯朔方城, 瞧他们那架式非得把朔方城抢回去不可。我父皇把舅舅留在长安, 大战必将再起。”
  “我们有机会吗?”霍去病唯一在意的是他们有没有可能上战场, 要是没有可能,他们这回比之前可要更惨, 只能眼睁睁看着前面打, 他们别说拔刀了, 连靠近看清楚的机会都没有。
  刘挽算着霍去病的年纪, “明年差不多了吧。”
  这答案让霍去病并不算满意,他纠结的点在于,这一回大战又没有他上战场的机会,好急好气。
  不出刘挽所料, 她和霍去病刚到朔方不久, 刘彻下令卫青率军出朔方,进入漠南,反击匈奴右贤王;李息等人出兵右北平,牵制匈奴单于、左贤王,策应卫青主力军的行动。
  可怜的霍去病盯着自家的舅舅率兵而出,恨不得长了翅膀飞上去。
  无奈刘彻早有言在先, 他和刘挽在朔方城内好好的, 把朔方城这个后方保护好。
  有了卫青他们兵分几路出击匈奴, 匈奴哪里来的主力再犯朔方。
  霍去病盯着舆图分析卫青往哪儿打, 打到哪儿了, 依他的想法,自家舅舅的本领了得,定要捉住战机,极快的大胜而归。
  不出所料,卫青兵出,针对的是匈奴右贤王,匈奴人至今依然小看卫青,刘挽在最后得到消息,匈奴右贤王正对着卫青等人的主力,认为汉军不能到达此处,便喝得沉醉。
  夜晚时分,汉军突至,包围了右贤王。右贤王大惊,连夜遁逃,独自同他的一个爱妾和几百名精壮的骑兵急驰突围,向北而去。大汉轻骑校尉郭成等追赶了数百里,没有追上。汉军俘虏右贤王的小王十余人,男/女一万五千余人,牲畜达千百万头。
  随后,卫青凯旋而归。
  刘彻听闻捷报传来后,派特使捧着印信,到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加封食邑六千户,节制诸将,位在丞相之上。不仅如此,卫青的三个儿子被汉武帝封为列侯:长子卫伉为宜春侯,次子卫不疑为阴安侯,幼子卫登为发干侯。
  霍去病为卫青的胜利而欢喜时,对刘彻给予卫青的赏赐,纵然没有在刘彻眼前亦高呼着陛下圣明。
  刘挽感叹刘彻大方的同时,想到的更是,卫家一门皆为侯爵,是好事亦或者是坏事?
  最终,刘挽抛开不理,好或者坏,卫青一向谨慎,必然知道该如何应对。
  果不其然,刘挽在随后便听说卫青上表辞封,并推功于众将士。功高盖主,卫青不敢不防。
  值得一说的是,刘彻在收到卫青上表请辞后,倒也收回了给到卫青一门三子的侯位,加封诸将,随从卫青作战的公孙敖、韩说、公孙贺、李蔡、李朔、赵不虞、公孙戎奴、李沮、李息、豆如意等都受到刘彻的封赏,得封侯爵。
  多少人听说卫青请辞后赞着卫青的高义,偏霍去病道:“舅舅想得太多。既怕功高盖主,又想收拢人心。然这天下的人心,最该收拢的人是陛下,除陛下外,旁人得了太多的人心,必为陛下所忌惮。”
  刘挽难得从霍去病的嘴里听到这样的内容,立刻反问:“若是换成表哥当如何?”
  “陛下所赐理当收下,外面的人想对付卫家,何畏之有。”霍去病高傲的昂起头,言语之间流露出来的都是桀傲不驯,只认准刘彻一人。
  “表哥怎么从来不劝我?”刘挽自问做的好些收拢人心的事都非卫青可比,怎么霍去病从来不提?
  霍去病瞥过刘挽一眼道:“明知故问,你与舅舅本不同。”
  有些事大家本都各自心知肚明的,不说破,不过都是守着他们各自的规矩,心里想的是只要他们不越界,或许能够相安无事。
  站在卫青的位置,此时他所思所想的都是如何让卫家善始善终。
  卫家得到的在卫青看来足够多了,倘若卫家的人再不懂得珍惜,必将迎来灭顶之灾。
  旁人或许看不到窦家的下场,田家的下场,作为一个亲身经历过的人,卫青太清楚哪怕得到再高的地位,拥有再大的权利,如果让高高在上的皇帝生出忌惮之心,他们离覆灭终将不远。
  刘挽长长一叹,霍去病连忙道:“别叹气,你想得太多,多思多虑伤身,你身边的医女没有叮嘱过你?”
  “你倒是能不多想。”刘挽有时候看着聪明绝顶的霍去病,从他刚刚的一句话可以看出,他对朝堂人心是相当有数的,纵然如此,霍去病像是从来不懂一般,每日该乐乐,该用功用功,他的世界纯粹得好像没有外人。
  “为何要想。泰永,我们得到的一切都是陛下所赐,有一日陛下想收回去便收回去。本来空无一物的来,最后也是空无一物的走,倒不如肆意一回。”霍去病想得敞亮,他不纠结于得失,珍惜眼前,将来的事想与不想,该发生总会发生,提前操心并无意义。
  刘挽羡慕了,她也想像霍去病一样的活着,肆意一些,洒脱一些。
  “走,为免让你一个人在这儿多想,跟我练功去。”霍去病不由分说的拉着刘挽走,免得刘挽一个人在那儿想多了伤身。
  “表哥,不至于。”刘挽哭笑不得,想得多没啥,别让她憋屈行了。出了长安城,刘挽跟谁都用不着委屈自己,所谓郁结也不存在了。
  “至于。积少成多,你听我的。”霍去病没有忘记刘挽上回哭得最难过的事。当时最让刘挽不痛快的莫过于刘彻。
  可是,刘家的事,刘彻的事儿,霍去病不好插手,也插不上手。好在刘挽有办法。哄得好刘彻,也能跟刘彻达成共识。
  不过,霍去病又得出一个总结,女人确实很麻烦,刘彻身边的女人一多,看,连刘挽都得受罪。
  但,霍去病也知道,刘彻不管要多少女人都天经地义,他们谁也没有资格插嘴。
  随着前线告捷,成为大将军的卫青也很快班师回朝,刘挽和霍去病必须得亲自接上自家的舅舅,看到卫青威风八面的回来,两人不约而同的对视一眼道:“何时才轮到我们啊!”
  别说了,说多了徒增伤感。
  再一次不约而同的别过头,两人齐齐迎着卫青上去,不忘道喜,“舅舅。恭喜舅舅。”
  卫青见着他们很是高兴,点点头下马道:“不错,后勤补给很到位。”
  夸的是刘挽,刘挽立刻道:“花费心思建起的朔方城,岂能白费。自当物尽所用。”
  霍去病着急的追问:“舅舅何时回京?”
  “立刻。你随我一道回去。”卫青答来,指着霍去病要他一道回去,霍去病待要追问,一想到另一个可能,连忙追问:“是不是下一回陛下愿意让我随舅舅一道上战场了?”
  刘挽一听赶紧的道:“舅舅,我呢,我呢?”
  “你表哥过完年十八了,你才多大的孩子,等着吧。”卫青没有正面的回答刘挽,但言外之意都懂了,恰如霍去病所言。
  霍去病高兴的握紧拳头,兴奋的道:“舅舅,我不用收拾,可以立刻跟您一道回京。”
  刘挽可就不高兴了,要是让她到霍去病一样的年纪,十八岁才能上战场,那得再等个六年。
  六年,黄花菜都凉了!
  “泰永,放心,总有你上战场的一天,别急,千万别急。”霍去病即将如愿以偿,对刘挽,该关心得关心。收获刘挽一记白眼,现在安抚人的话霍去病说得很顺溜是吧。
  “表哥,未成定局,一切都有变数。我有可能会把你的好事搅黄的。”刘挽凉凉的威胁,瞬间让霍去病非常理智的道:“泰永放心,等我回长安,我一定向陛下为你请命,让你能和我一样早上战场。”
  这才像样!
  可是一旁的卫青想说的是,一个两个的话车咕噜的说,他们真以为刘彻是好劝的人?
  “走。”卫青知道,再让他们两个聊下去,不知何时才能说得完,后面一众将士都在等着呢。
  霍去病只要想到下一回卫青上战场他能跟着,激动澎湃,立刻道:“舅舅,我们走。”
  末了不忘冲刘挽道:“放心,回去我一定跟陛下帮你说好话。”
  信他都有鬼!
  霍去病定会先把自己的事解决再说。
  不管怎么样,卫青领着霍去病走了,嗯,刘挽继续留在朔方。闲来无事时,刘挽会走到城外,看着一片片的田,上面的青苗高/耸,一眼望去,还有无数的渠水涌来,无一不在昭示,终将他们会迎来一个丰收的季节。
  刘挽露出笑容。一旁的农户们都习惯了三不五时的遇见刘挽,很是热情的同刘挽打招呼。
  刘挽也同他们颔首回应,鹿竹突然兴奋无比的跑了过来,激动捉住刘挽道:“长公主,长公主,不出你所料,发现盐,真的有盐。”
  鹿竹跟在刘挽身边多年,难得见她失控,刘挽听着淡定的道:“别激动,有盐就有盐,预料中的事。”
  第285章 葡萄
  听着刘挽稀松平常的语气, 鹿竹是真的不得不服了刘挽。
  来到朔方城后的刘挽,忙着建城的事,忙着管理留下的匈奴人和从各地陆续搬迁而来的国人,练兵, 修路开渠, 屯田造桥, 依然能记得让人寻找四周有没有盐。
  可是, 一片草原上怎么可能会有盐呢?
  每一个听到刘挽话的人都觉得刘挽在说着不可思议的事,但, 匈奴人里却有人告诉他们, 草原上是有盐的, 不过那些盐太少, 少得根本供应不起整个匈奴所用,重点更是,盐太难采,也太难练。
  然而有了匈奴人的话, 证明草原上确实如刘挽所说的有盐, 足以让人振奋,如何寻到盐,而不必从沿海地区将盐运过来,难道不是一桩利于朔方的好事?
  刘挽派了人出去寻,时间长了,不少人都在说丧气话, 以为肯定是匈奴人在骗他们, 让他们花费人力和物力寻所谓不存在的盐。
  偏不管多少人说丧气的话, 指责匈奴人的不诚实, 刘挽像是完全没有听见, 我行我素的让人继续寻找。
  鹿竹作为墨家的人,刘挽来了之后带来不少各家的人,其中墨家的人对刘挽尤其信服,听见别人道刘挽叫匈奴人骗了,都不太服气。因而在刘挽所不知道的情况下,墨家的人跟认定刘挽他们肯定寻不到盐的人打起赌来。
  鹿竹能如此情绪外露,完全是因为他们赢了。
  刘挽从来不会乱说话,想他们墨家自跟刘挽合作以来,从来没有刘挽说出做不成的事。刘挽选择相信匈奴人,定有她的原因。找不到盐是因为他们寻找的方向不对,绝不会是没有。
  如今证明他们的坚持没有错,刘挽同样也没有说错,还有人敢再质疑刘挽吗?
  “不过长公主,铁二娘说我们寻到的盐和海里的盐不一样。不能用同样的法子出盐。”鹿竹高兴归高兴,问题也得给告诉刘挽,好让刘挽心里有数。
  “不妨事,让他们放手去试。若是能想出其他制盐的法子,盐即可就近供给整个北方,倘若想不出来,有沿海的供应,不过是费些人力物力罢了,以前能,以后也能。我人寻周围有没有盐,只为给自己留有后手,一城一地,皆不能受制于人而已。”刘挽望着周围的田地,周围的资源该利用得利用,不能凭白便宜别人。
  况且,草原上有盐的事一但传回匈奴,试想接下来的匈奴会怎么样?
  盐之所在,一但被匈奴所控制,他们绝不可能愿意放弃能够供应自足的盐。
  刘挽的眼中闪过一道精光,鹿竹又问:“那要把找到盐的消息散布出去吗?”
  “散出去,最好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刘挽笑得意味深长的答来,鹿竹道:“可是尚未想到取盐的法子,在湖里呢。”
  “放出消息去,最好让他们知道,盐在那儿,不过看谁有本事去拿。”刘挽一副唯恐天下不乱的语气,鹿竹提醒道:“长公主,陛下不许您出兵和匈奴对上。”
  “朔方城有的是兵,他们要是不想立功随他们去。”刘挽才不管。站在刘挽的立场,她上不了战场,也不代表不可以以盐为饵,诱敌而出去,想来听闻朔方在草原找到盐,且有提取盐的办法,一定能引得不少的匈奴人前扑后继而来,到时候汉军可以操作的事不要太多。
  “那要派人看着盐吗?”鹿竹又好奇的问,真要是得派兵看着,得耗不少人。
  不想刘挽洒脱的道:“不用,盐在那儿,匈奴人不可能没有发现,他们不知如何取,又无法提炼,才会一直在那儿,不能为他们所用,我们寻到了,他们正指望我们找到提取盐的办法,好让他们得收渔人之利。现在大可比比,谁更有耐性。这些日子盐管得越来越严,一场大仗打下来,匈奴又一次损失惨重,他们一准更气更急。”
  刘挽说得一点都没有错,因此刘挽难道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吗?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