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汉武帝强国富民 第293节
刘嘉此时在刘挽的耳边道:“二姐,内忧外患,你得起来和父皇一起对付那些人,绝对不能让那些人觉得他们联手就可以对付得了你和父皇,否则将来我们没有一个能逃得掉。”
刘彻没有吱声,刘据缓缓的走过去,在刘挽的耳边低语道:“安夫人说,唯有二姐可以改变大汉的结局。二姐努力至此,要就此放弃吗?”
第451章 坑儿子的刘彻
纵然刘据的声音很轻, 不过离得刘据近的卫子夫和刘嘉都听见了,刘彻纵然没有听清楚,也同刘据道:“你这个太子威严不够,面上太软, 没有你二姐护着, 将来你的日子绝不会好过。”
没有人听到这样的一句话能没有任何的波动。
卫子夫和刘嘉都在第一时间望向榻上的刘挽, 刘据并没有因此而生出不安, 也并没有因此向刘彻解释。
“安夫人放才问我,若以我的性命换二姐的性命, 我愿意与否。”刘据轻轻说起, 内容并不能够让人松口气。
相反, 卫子夫唤一声道:“据儿。”
为何要用命换命。刘挽和刘据都是她的孩子, 无论哪一个人受到伤害,都不是卫子夫所愿意见到的。正因如此,听到一句换命的话,卫子夫如何能够置若罔闻。
“安夫人说我没有资格。”刘据如是回答, 答案是谁都没有想到的。
刘彻倒是并不意外, 刘嘉在此时显得急切的追问:“那要怎么样的人才有资格?”
刘据的视线落在刘彻的身上,旁人或许并不清楚,想来刘彻是清楚无比的。
一时间,满屋子的人视线都落在刘彻的身上,刘彻没有要满足他们好奇心的意思,反而问刘据道:“除此之外你们还说起什么?”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刘据并没有隐瞒之意的回答道:“安夫人提及, 能改变大汉的只有二姐。”
此话不用安夫人说, 刘彻切身体会到了, 怎么可能会不知道这句话的真假呢?
知道, 刘彻眼中尽是冷意的问:“他们明知如此却依然无所作为。”
语气中的嫌弃毫不掩饰。
刘据也不是不清楚, 自家的父皇并非一个讲理的人,听到刘彻的嫌弃,刘据突然明白为何刘挽分外的讨喜了。
没有人会不喜欢讲理又懂得尊重人的那位,刘挽恰好都占了。
此时,此刻,刘彻更是咬牙切齿的道:“给了他们那么多时间,他们想要的一切朕都给了他们,可他们依然办不好事,否则你姐姐怎么可能昏迷不醒。”
在刘彻这儿,他是认定只要阴阳家的人向他提要求,他满足于他们,这些人就应该尽所能的配合刘彻达到刘彻所要的目的。
刘彻的目的是什么?
是让刘挽平安活下来!
结果他们没能做好不说,现在刘挽都昏迷不醒了,不会有人觉得刘彻不会怪到阴阳家的头上吧。
在刘彻此时所表露出来的意思都是,他们没有想方设法的把刘挽救回来,就是他们的无能,极其的无能!
刘据很是想提醒刘彻一句,逆天改命的事倘若能够轻易达成,秦始皇一直追求的长生不老之术岂不也是可成的。
真要是这样,刘彻接下来的追求会是什么?
刘据甩掉脑子一闪而过乱七八糟的想法,无一不在考虑另一个问题,要怎么样才能让刘挽醒过来?
刘据也是十分忧愁。纵然安夫人是说了,刘挽暂时不会有性命之危,但刘挽这样一直躺着,谁能不害怕她一睡不醒。
“前面科举的事你二姐办得差不多了,眼下你二姐昏迷的事绝不可能瞒得住,科举的事宜接下来交由你去办。”刘彻没有忘记方才李蔡求见,李蔡代表的是何人,都懂得,正是因为都懂得,才让刘彻明白,他须得找人出手,必须要让他们知道,天底下可用的人不计其数,并不限于刘挽。
刘据没有想到突然会被刘彻委以重任,不可置信的抬起头。
“你二姐该教你的道理想必都已经教了,比起坐而论道,你该去实践运用。朝堂上的这些人,此时他们的所有心思几乎都放在你二姐的身上,这对你而言是一个机会,只要你能把握住这个机会,你可以占据所有的主动权。”刘彻给刘据分析,提醒刘据要懂得把握机会,绝对不能错失良机。
良机但凡一失,主动权握在别人的手里,一切也都由不得刘据。
刘嘉第一时间反应过来道:“据儿刚出手就让他去对付朝堂上那些老谋深算的老臣?”
刘彻淡淡的道:“是敌人还是朋友,端看你怎么用。你知道怎么用吗?”
刘据明白,刘彻能下定这个决心并不容易,如果他果断的拒绝,他该有心理准备,他将会为刘彻越发的不喜。
而且,朝堂上的这些朝臣,刘据听得太多,见得太多,素来没有和他们交过手没错,但刘据对他们也算不上是一无所知。
正因如此,刘据作一揖应下道:“诺。”
一个诺,平静而有力,没有半点对前景的不确定。
刘彻稍稍满意刘据此时的态度。不,应该说得知刘据前往阴阳家时,刘彻才意识到,刘据纵然看起来很安静本分,但他心里有数,何事当为,何事不当为,他很清楚的懂得某些道理。
不过,是不是真能对刘挽所教的融汇贯通,须得试试才知道。
刘彻又问:“知道该干什么?”
“科举的结果出来了吧?”刘据带着几分不确定的询问,他所知的是,在刘挽那儿应该事已然划上一个句号,在刘彻这儿,刘彻到底是接受亦或者是不接受,说不准。
刘彻道:“能得你二姐认同的文章不多,或许你可以领人重新阅卷。”
这话听起来怎么有一种唯恐天下不乱的调调呢?
“朝令夕改,大汉朝堂威严何存?我从来没有管过事,却对二姐领一众朝臣和大儒批阅的文章提出质疑?我有何资格?”刘据不慌不忙的道破刘彻给出这个主意所包含的恶意。
刘嘉瞪大眼睛,如何也是没有想到刘彻想出的主意竟然是要坑刘据?
不是,一个当爹的坑儿子,像样吗?尤其是在眼下这样的情况下。
可惜,刘彻半点没有被刘据说破的不好意思,反而道:“看来你不傻。”
傻,刘据是不傻的,但他不得不思考的另一个问题是,他应该要用哪一种方式以确保某些事情不会脱离原本的轨道。
对于刘挽的各种主意,刘据接收了不少,他所无法确定的是,到底哪一种才会对大汉好,也能对刘挽好?
很明显,刘彻就是要试试刘据,瞧他懂不懂得取舍之下,应该如何。
“去吧。你二姐在你这样的年纪已然为朕分忧无数,你也该去历练成长。”刘彻坑儿子那是真没有半点留情的样儿,没有任何的交代,立刻的要把刘据推出去。
刘据也并没有害怕,刘彻让他出面,给他机会,他该懂得珍惜,他不能一辈子躲在刘挽的身后。尤其是现在的处境。
刘挽接手,即让人将刘挽之前已经让人阅过的卷拿来,仔细的阅览,尤其不能错过卷子旁边用另外的纸所写的批注。
取一篇文章的原因,称赞这篇文章的原因,这一切都是刘挽为了堵住天下悠悠众口而让人专门写下的批注。
刘据迅速阅览后,不得不承认一点,自家姐姐未雨绸缪的本事,足够他学上一辈子。
不是所有人都懂得预防的,科举一开,无数人对科举制度产生怀疑,无数人在背地里想办法该怎么样的把这一制度毁了,最好能引起天下人的愤怒,由此而中断。
可惜,他们盘算太好,终是比不过刘挽,刘挽想得比他们还要长,筹谋得比他们还要细。他们要是真想来硬的,大可来好了,正好给刘挽机会把他们全都连根拔起。
此时,刘据看完了卷子之后,前去刘彻那儿讨准话,“按二姐先前的意思,会试之后是殿试,不知父皇打算如何召开?”
刘彻顿了顿道:“那些人都没问题?”
“以文章而论,都是可用之才。”刘据也是懂得说话的,纵然面对的是刘彻,也不留把柄。刘彻淡淡的瞥过刘据一眼,叫人看不清他的喜怒,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刘据并没有因为刘彻的一个眼神而生出退缩。
怎么说呢,刘彻是不太喜欢刘据温吞的性子的,正因如此,每每都觉得刘据不像他。此时的刘据更不像刘彻了,但也让刘彻意识到刘据像的谁了。像的卫青,也像卫子夫。
润物无声,厚德载物,在这一刻刘彻的脑子竟然闪过这些念头。何尝不让刘彻很是震惊。像刘彻,当爹的没有不希望儿子能够像他的,但所有人都明白,真要是像极了他的儿子,未必见得很好。
刘彻早年一回一回的嫌弃刘据不像自己,但有时候刘彻很清楚知道一点,大汉如果再出一个像他一样的皇帝,对大汉可不一定是好事。
“既是可用,那就用吧。殿试暂时不开。”刘彻既然没有办法坑到儿子,行吧,他不坑了,他换一个方式,他倒要看看刘据又当如何应对。
刘据立刻道:“儿臣以为父皇应该继续召开殿试,以令天下知,纵然边境战事不休,或许有许多的风言风语,但对大汉而言,都不过是些不值一提的小事。大汉要选才,也须得选才,尤其在二姐昏迷不醒的时候,父皇更应该表现得风轻云淡,以令他们捉摸不透。”
第452章 震慑力有多大?
为什么要人捉摸不透, 其中的原由刘彻和刘据都有数。
天底下盼刘挽死的人多吗?
非常的多。
知晓刘挽出了事儿,无数人在那儿打听消息,想知道刘挽到底怎么回事。
刘挽这一天没有出头,太医一个接一个的往宫里跑, 一个又一个的人神色匆匆离开。
对, 他们是的打听不到未央宫的消息不假, 只要见不着刘挽, 这些人怕是心里不定怎么高兴,怎么盼刘挽出事。
“继续。”刘彻愿意听一听刘据的话, 想知道在刘据那儿, 如何看待眼下的局面, 接下来该如何行事才能妥当。
“二姐先前曾跟他们放过话, 如果他们之中的哪一个胆敢乱来要,胆敢不择手段的乱了科举,二姐并不介意用非正常的方式一样一样的还给他们。是以满天下的人都生出畏惧,不敢轻举妄动。因此, 纵然外面议论纷纷, 其实他们更害怕的是这些消息是假的,或许是二姐在筹谋算计他们。”刘据这句话一出来,刘彻瞬间望向刘据的眼神都不一样了。不错不错,人心方面刘据也是有数的,正因如此,此时的刘据道出的这些话, 无一不证明了刘据是动过脑子后才说的, 并非张口既来。
“畏惧能让人不敢妄动, 无论他们畏惧的是父皇, 亦或者是借助父皇之势的二姐。只要他们生畏, 父皇便可以借机达到目的。父皇所要的也只是结果,朝局安定,以及科举的结果顺利的出来,不会再生别的变故。”刘据同样也分析出刘彻的诸多盘算,以道明他其实对刘彻的种种心理,种种谋算都非常的有数。不说,仅仅是因为先前不需要他张这个口。
刘彻再望刘据的眼神越发不一样了。
好,真是好!
他觉得刘据不像自己,对一个不像自己的儿子,刘彻是各种的挑刺,以平息心中的不满。但是,就像刘挽曾直言不讳说过的话,像不像的有什么关系,重点在于刘据在最后到底能不能安定天下,让大汉走向更繁盛的道路。
想做到这一点,最起码得懂得人心,君王之心,朝臣之心,民众之心。
只有当刘据都了解这一切,他就会知道该怎么样利用各方的人心,达到自己的目的。
人心,在这一点上刘挽学得非常的好,也做得相当的漂亮。
正因如此,才会让刘彻对之赞不绝口,对她喜爱之极。
而刘据,在刘挽的对比下,年少时显得懦弱,渐长时过于安静,既没有聪慧外露得远胜于刘挽,也没有像刘挽一样自小筹谋,能为刘彻分忧。
不要怪刘彻偏心,这样的事情不管是换成谁来,都不可能喜于刘据而不喜刘挽。
再说了,刘彻纵然是不怎么满意于刘据,这一切难道不是因为在刘挽的对比之下而已?
对第一个儿子,刘彻寄以希望,刘据的出生让刘彻终于放下心中一直压着的大石,他终于真正的后继有人。
天下诸侯虎视眈眈,那些年里,看着刘彻没有一个儿子,他们无一不盼刘彻生不出儿子,当时刘彻面对多少人的质疑,又被多少人怀疑没有本事。
一个男人生不出儿子,那是莫大的耻辱,更别说刘彻是皇帝,大汉的皇帝啊!
江山传承要是在他的手里断送,他如何对得起刘家的列祖列宗?
正因如此,刘彻承受的相当多。而当刘据出生时,刘彻喜不自胜,他抱着刘据的时候心中的大石终于可以放下。
江山传承有望,大汉不会后继无人,他焉能不喜欢这样一个的儿子。
喜欢,也寄以厚望。
像刘挽曾经在刘据年少时说过,刘彻将刘据的性命看得比他自己都要重。因为刘据代表的是传承,是大汉的未来,刘彻是断不可能让刘据生出半点的意外的。
刘彻没有吱声,刘据缓缓的走过去,在刘挽的耳边低语道:“安夫人说,唯有二姐可以改变大汉的结局。二姐努力至此,要就此放弃吗?”
第451章 坑儿子的刘彻
纵然刘据的声音很轻, 不过离得刘据近的卫子夫和刘嘉都听见了,刘彻纵然没有听清楚,也同刘据道:“你这个太子威严不够,面上太软, 没有你二姐护着, 将来你的日子绝不会好过。”
没有人听到这样的一句话能没有任何的波动。
卫子夫和刘嘉都在第一时间望向榻上的刘挽, 刘据并没有因此而生出不安, 也并没有因此向刘彻解释。
“安夫人放才问我,若以我的性命换二姐的性命, 我愿意与否。”刘据轻轻说起, 内容并不能够让人松口气。
相反, 卫子夫唤一声道:“据儿。”
为何要用命换命。刘挽和刘据都是她的孩子, 无论哪一个人受到伤害,都不是卫子夫所愿意见到的。正因如此,听到一句换命的话,卫子夫如何能够置若罔闻。
“安夫人说我没有资格。”刘据如是回答, 答案是谁都没有想到的。
刘彻倒是并不意外, 刘嘉在此时显得急切的追问:“那要怎么样的人才有资格?”
刘据的视线落在刘彻的身上,旁人或许并不清楚,想来刘彻是清楚无比的。
一时间,满屋子的人视线都落在刘彻的身上,刘彻没有要满足他们好奇心的意思,反而问刘据道:“除此之外你们还说起什么?”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刘据并没有隐瞒之意的回答道:“安夫人提及, 能改变大汉的只有二姐。”
此话不用安夫人说, 刘彻切身体会到了, 怎么可能会不知道这句话的真假呢?
知道, 刘彻眼中尽是冷意的问:“他们明知如此却依然无所作为。”
语气中的嫌弃毫不掩饰。
刘据也不是不清楚, 自家的父皇并非一个讲理的人,听到刘彻的嫌弃,刘据突然明白为何刘挽分外的讨喜了。
没有人会不喜欢讲理又懂得尊重人的那位,刘挽恰好都占了。
此时,此刻,刘彻更是咬牙切齿的道:“给了他们那么多时间,他们想要的一切朕都给了他们,可他们依然办不好事,否则你姐姐怎么可能昏迷不醒。”
在刘彻这儿,他是认定只要阴阳家的人向他提要求,他满足于他们,这些人就应该尽所能的配合刘彻达到刘彻所要的目的。
刘彻的目的是什么?
是让刘挽平安活下来!
结果他们没能做好不说,现在刘挽都昏迷不醒了,不会有人觉得刘彻不会怪到阴阳家的头上吧。
在刘彻此时所表露出来的意思都是,他们没有想方设法的把刘挽救回来,就是他们的无能,极其的无能!
刘据很是想提醒刘彻一句,逆天改命的事倘若能够轻易达成,秦始皇一直追求的长生不老之术岂不也是可成的。
真要是这样,刘彻接下来的追求会是什么?
刘据甩掉脑子一闪而过乱七八糟的想法,无一不在考虑另一个问题,要怎么样才能让刘挽醒过来?
刘据也是十分忧愁。纵然安夫人是说了,刘挽暂时不会有性命之危,但刘挽这样一直躺着,谁能不害怕她一睡不醒。
“前面科举的事你二姐办得差不多了,眼下你二姐昏迷的事绝不可能瞒得住,科举的事宜接下来交由你去办。”刘彻没有忘记方才李蔡求见,李蔡代表的是何人,都懂得,正是因为都懂得,才让刘彻明白,他须得找人出手,必须要让他们知道,天底下可用的人不计其数,并不限于刘挽。
刘据没有想到突然会被刘彻委以重任,不可置信的抬起头。
“你二姐该教你的道理想必都已经教了,比起坐而论道,你该去实践运用。朝堂上的这些人,此时他们的所有心思几乎都放在你二姐的身上,这对你而言是一个机会,只要你能把握住这个机会,你可以占据所有的主动权。”刘彻给刘据分析,提醒刘据要懂得把握机会,绝对不能错失良机。
良机但凡一失,主动权握在别人的手里,一切也都由不得刘据。
刘嘉第一时间反应过来道:“据儿刚出手就让他去对付朝堂上那些老谋深算的老臣?”
刘彻淡淡的道:“是敌人还是朋友,端看你怎么用。你知道怎么用吗?”
刘据明白,刘彻能下定这个决心并不容易,如果他果断的拒绝,他该有心理准备,他将会为刘彻越发的不喜。
而且,朝堂上的这些朝臣,刘据听得太多,见得太多,素来没有和他们交过手没错,但刘据对他们也算不上是一无所知。
正因如此,刘据作一揖应下道:“诺。”
一个诺,平静而有力,没有半点对前景的不确定。
刘彻稍稍满意刘据此时的态度。不,应该说得知刘据前往阴阳家时,刘彻才意识到,刘据纵然看起来很安静本分,但他心里有数,何事当为,何事不当为,他很清楚的懂得某些道理。
不过,是不是真能对刘挽所教的融汇贯通,须得试试才知道。
刘彻又问:“知道该干什么?”
“科举的结果出来了吧?”刘据带着几分不确定的询问,他所知的是,在刘挽那儿应该事已然划上一个句号,在刘彻这儿,刘彻到底是接受亦或者是不接受,说不准。
刘彻道:“能得你二姐认同的文章不多,或许你可以领人重新阅卷。”
这话听起来怎么有一种唯恐天下不乱的调调呢?
“朝令夕改,大汉朝堂威严何存?我从来没有管过事,却对二姐领一众朝臣和大儒批阅的文章提出质疑?我有何资格?”刘据不慌不忙的道破刘彻给出这个主意所包含的恶意。
刘嘉瞪大眼睛,如何也是没有想到刘彻想出的主意竟然是要坑刘据?
不是,一个当爹的坑儿子,像样吗?尤其是在眼下这样的情况下。
可惜,刘彻半点没有被刘据说破的不好意思,反而道:“看来你不傻。”
傻,刘据是不傻的,但他不得不思考的另一个问题是,他应该要用哪一种方式以确保某些事情不会脱离原本的轨道。
对于刘挽的各种主意,刘据接收了不少,他所无法确定的是,到底哪一种才会对大汉好,也能对刘挽好?
很明显,刘彻就是要试试刘据,瞧他懂不懂得取舍之下,应该如何。
“去吧。你二姐在你这样的年纪已然为朕分忧无数,你也该去历练成长。”刘彻坑儿子那是真没有半点留情的样儿,没有任何的交代,立刻的要把刘据推出去。
刘据也并没有害怕,刘彻让他出面,给他机会,他该懂得珍惜,他不能一辈子躲在刘挽的身后。尤其是现在的处境。
刘挽接手,即让人将刘挽之前已经让人阅过的卷拿来,仔细的阅览,尤其不能错过卷子旁边用另外的纸所写的批注。
取一篇文章的原因,称赞这篇文章的原因,这一切都是刘挽为了堵住天下悠悠众口而让人专门写下的批注。
刘据迅速阅览后,不得不承认一点,自家姐姐未雨绸缪的本事,足够他学上一辈子。
不是所有人都懂得预防的,科举一开,无数人对科举制度产生怀疑,无数人在背地里想办法该怎么样的把这一制度毁了,最好能引起天下人的愤怒,由此而中断。
可惜,他们盘算太好,终是比不过刘挽,刘挽想得比他们还要长,筹谋得比他们还要细。他们要是真想来硬的,大可来好了,正好给刘挽机会把他们全都连根拔起。
此时,刘据看完了卷子之后,前去刘彻那儿讨准话,“按二姐先前的意思,会试之后是殿试,不知父皇打算如何召开?”
刘彻顿了顿道:“那些人都没问题?”
“以文章而论,都是可用之才。”刘据也是懂得说话的,纵然面对的是刘彻,也不留把柄。刘彻淡淡的瞥过刘据一眼,叫人看不清他的喜怒,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刘据并没有因为刘彻的一个眼神而生出退缩。
怎么说呢,刘彻是不太喜欢刘据温吞的性子的,正因如此,每每都觉得刘据不像他。此时的刘据更不像刘彻了,但也让刘彻意识到刘据像的谁了。像的卫青,也像卫子夫。
润物无声,厚德载物,在这一刻刘彻的脑子竟然闪过这些念头。何尝不让刘彻很是震惊。像刘彻,当爹的没有不希望儿子能够像他的,但所有人都明白,真要是像极了他的儿子,未必见得很好。
刘彻早年一回一回的嫌弃刘据不像自己,但有时候刘彻很清楚知道一点,大汉如果再出一个像他一样的皇帝,对大汉可不一定是好事。
“既是可用,那就用吧。殿试暂时不开。”刘彻既然没有办法坑到儿子,行吧,他不坑了,他换一个方式,他倒要看看刘据又当如何应对。
刘据立刻道:“儿臣以为父皇应该继续召开殿试,以令天下知,纵然边境战事不休,或许有许多的风言风语,但对大汉而言,都不过是些不值一提的小事。大汉要选才,也须得选才,尤其在二姐昏迷不醒的时候,父皇更应该表现得风轻云淡,以令他们捉摸不透。”
第452章 震慑力有多大?
为什么要人捉摸不透, 其中的原由刘彻和刘据都有数。
天底下盼刘挽死的人多吗?
非常的多。
知晓刘挽出了事儿,无数人在那儿打听消息,想知道刘挽到底怎么回事。
刘挽这一天没有出头,太医一个接一个的往宫里跑, 一个又一个的人神色匆匆离开。
对, 他们是的打听不到未央宫的消息不假, 只要见不着刘挽, 这些人怕是心里不定怎么高兴,怎么盼刘挽出事。
“继续。”刘彻愿意听一听刘据的话, 想知道在刘据那儿, 如何看待眼下的局面, 接下来该如何行事才能妥当。
“二姐先前曾跟他们放过话, 如果他们之中的哪一个胆敢乱来要,胆敢不择手段的乱了科举,二姐并不介意用非正常的方式一样一样的还给他们。是以满天下的人都生出畏惧,不敢轻举妄动。因此, 纵然外面议论纷纷, 其实他们更害怕的是这些消息是假的,或许是二姐在筹谋算计他们。”刘据这句话一出来,刘彻瞬间望向刘据的眼神都不一样了。不错不错,人心方面刘据也是有数的,正因如此,此时的刘据道出的这些话, 无一不证明了刘据是动过脑子后才说的, 并非张口既来。
“畏惧能让人不敢妄动, 无论他们畏惧的是父皇, 亦或者是借助父皇之势的二姐。只要他们生畏, 父皇便可以借机达到目的。父皇所要的也只是结果,朝局安定,以及科举的结果顺利的出来,不会再生别的变故。”刘据同样也分析出刘彻的诸多盘算,以道明他其实对刘彻的种种心理,种种谋算都非常的有数。不说,仅仅是因为先前不需要他张这个口。
刘彻再望刘据的眼神越发不一样了。
好,真是好!
他觉得刘据不像自己,对一个不像自己的儿子,刘彻是各种的挑刺,以平息心中的不满。但是,就像刘挽曾直言不讳说过的话,像不像的有什么关系,重点在于刘据在最后到底能不能安定天下,让大汉走向更繁盛的道路。
想做到这一点,最起码得懂得人心,君王之心,朝臣之心,民众之心。
只有当刘据都了解这一切,他就会知道该怎么样利用各方的人心,达到自己的目的。
人心,在这一点上刘挽学得非常的好,也做得相当的漂亮。
正因如此,才会让刘彻对之赞不绝口,对她喜爱之极。
而刘据,在刘挽的对比下,年少时显得懦弱,渐长时过于安静,既没有聪慧外露得远胜于刘挽,也没有像刘挽一样自小筹谋,能为刘彻分忧。
不要怪刘彻偏心,这样的事情不管是换成谁来,都不可能喜于刘据而不喜刘挽。
再说了,刘彻纵然是不怎么满意于刘据,这一切难道不是因为在刘挽的对比之下而已?
对第一个儿子,刘彻寄以希望,刘据的出生让刘彻终于放下心中一直压着的大石,他终于真正的后继有人。
天下诸侯虎视眈眈,那些年里,看着刘彻没有一个儿子,他们无一不盼刘彻生不出儿子,当时刘彻面对多少人的质疑,又被多少人怀疑没有本事。
一个男人生不出儿子,那是莫大的耻辱,更别说刘彻是皇帝,大汉的皇帝啊!
江山传承要是在他的手里断送,他如何对得起刘家的列祖列宗?
正因如此,刘彻承受的相当多。而当刘据出生时,刘彻喜不自胜,他抱着刘据的时候心中的大石终于可以放下。
江山传承有望,大汉不会后继无人,他焉能不喜欢这样一个的儿子。
喜欢,也寄以厚望。
像刘挽曾经在刘据年少时说过,刘彻将刘据的性命看得比他自己都要重。因为刘据代表的是传承,是大汉的未来,刘彻是断不可能让刘据生出半点的意外的。